导读:很多乙肝患者有过这样的体验,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已经很久(7-10年),换了几种治疗方案,但总是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就发生耐药。发生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吃药总是吃吃停停,经常忘记服...
很多乙肝患者有过这样的体验,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已经很久(7-10年),换了几种治疗方案,但总是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就发生耐药。发生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吃药总是吃吃停停,经常忘记服药导致的。这种情况呗医生称为“治疗的依从性”差。
治疗的依从性
治疗的依从性差是乙肝病毒对核苷(酸)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核苷(酸)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后,乙肝病毒的复制很快受到抑制。但乙肝病毒并没有被清除,只要停药,病毒就会重新复制。
保持体内较高的血药浓度才能有效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治疗的依从性不仅表现在坚持治疗上,而且也不能漏服药。经常漏服药可明显影响药物的疗效。
治疗的依从性差可明显影响药物的疗效
治疗的依从性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容易导致病毒耐药,变异就是它们“反扑”的一个手段。
在未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以前,大多数乙肝病毒都是对药物敏感的野生病毒株。服药后,它们很快受到抑制,不再复制新病毒基因了。
如果不能坚持服药,吃吃停停或减量服用,病毒抑制不彻底,就会使它们得到“反扑”的机会,发生耐药性变异。久而久之,耐药病毒越来越多,HBVDNA就会反弹,ALT也会再次升高。
所以,大家在服药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每天按时服药,不要随便漏服,减少耐药的发生。
产生耐药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是由于乙肝病毒自我生存的需要,在机体免疫功能或抗病毒药物的强大压力下,乙肝病毒发生变异,使原有敏感的抗病毒药物失效,产生病毒耐药;
二是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不规范用药,诱发病毒耐药,但是患者用药规范的话,则可以避免!
乙肝病毒数量的增加是以不断复制的方式进行的,如果复制后的病毒和原来一模一样,那么这些病毒也将保持原来的性状。如果在病毒复制过程中,DNA的排列方式发生了错误或变化,复制后的病毒性状与原来的病毒就会不同,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病毒变异"。
当病毒发生变异后,就有可能使原本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效力大大减弱甚至失去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耐药变异"。这时,如果没有其他有效药物及时对抗这种变异病毒,它就会在体内大量复制,使病情更加严重和复杂。
2011年2月17-20日,第21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年会在泰国曼谷召开,388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肝病学者参加此次大会,其中中国学者834位。本报特派记者亲临会场,第一时间发回报道,...
本文旨在更新推荐意见,以优化慢性HBV 感染的管理。本CPGs 并未充分涉及预防包括疫苗接种。此外,尽管认识得到提高,但不确定的领域仍然存在,因此,临床医师、患者以及公共卫生部门必须继续基于不断...
本文旨在更新推荐意见,以优化慢性HBV 感染的管理。本CPGs 并未充分涉及预防包括疫苗接种。此外,尽管认识得到提高,但不确定的领域仍然存在,因此,临床医师、患者以及公共卫生部门必须继续基于不断...
2015年11月,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发布了乙型肝炎的管理指南2015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