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愈集结号】一对乙肝母女通过不同个体化治疗策略共同走向临床治愈之路

2022-11-24 08:58:00 作者:乙肝新闻 人气:

导读:李亚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指导专家:党双锁 教授编者按:目前,不同慢乙肝人群的临床治愈证据正在不断积累,其中核苷经治优势人群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的循证医学证据已经十分丰富并...

李亚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指导专家:党双锁 教授

【临床治愈集结号】一对乙肝母女通过不同个体化治疗策略共同走向临床治愈之路

编者按:目前,不同慢乙肝人群的临床治愈证据正在不断积累,其中核苷经治优势人群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的循证医学证据已经十分丰富并不断夯实,多项研究显示这两类人群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均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治愈率。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一对核苷经治慢乙肝母亲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女儿通过不同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共同走向临床治愈之路的病例。

病例一:女儿

病历简介

患者姓名:李XX

性别:女

年龄:20岁

现病史: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10年,一直未抗病毒治疗。

家族史:母亲患有乙肝

开始治疗时间:2019年3月

治疗前检查结果:

病毒学:HBV DNA < 20 IU/mL;

血清学:

HBsAg: 53.2 IU/mL; HBsAb: 0.85 mIU/mL;

HBeAg (-); HBeAb (+);

生化学:ALT: 13 U/L; AST: 22 U/L;

腹部影像学和肝脏瞬时弹性硬度检测:无明显异常;

其他检查:肝功能持续正常,AFP正常;

诊断: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治疗方案

PEG IFNα-2b 180 μg QW治疗48周

治疗过程

12周,HBsAg下降,ALT急性升高

HBV DNA < 20 IU/mL;

HBsAg: 12.94 IU/mL; HBsAb: 2.24 mIU/mL;

ALT: 70 U/L; AST: 86 U/L;

24周,获得HBsAg清除

HBsAg: 0.01 IU/mL; HBsAb: 2.83 mIU/mL;

ALT: 44 U/L; AST: 32 U/L;

巩固治疗至48周,HBsAb转阳,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ALT、AST复常,停药随访

HBsAg (-); HBsAb: 34.58 mIU/mL;

ALT: 22 U/L; AST: 15 U/L;

随访至108周,维持HBsAg血清学转换,HBsAb水平上升至200 mIU/mL以上

HBsAg (-); HBsAb: 246.52 mIU/mL;

ALT: 22 U/L; AST: 19 U/L。

指标变化

治疗过程中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

图片1.png

治疗过程中HBsAg和HBsAb的变化

图片2.png

治疗过程中HBsAg和ALT的变化

图片3.png

病例二:母亲

病历简介

患者姓名:周XX

性别:女

年龄:52岁

病史:2012年肝功能均正常,乙肝病毒定量可测;2018年ALT升高,启动TDF抗病毒治疗;2019年乙肝病毒定量不可测,肝功能持续正常。

开始联合治疗时间:2020年3月

联合治疗前检查结果:

病毒学:HBV DNA < 100 IU/mL;

血清学:

HBsAg: 1056.92 IU/mL; HBsAb: 5.68 mIU/mL;

HBeAg (-); HBeAb (+);

HBcAb (+);

生化学:ALT: 20 U/L; AST: 24 U/L;

腹部CT:肝脏密度减低、钙化灶,上腹部超声提示脂肪肝。

治疗方案

图片4.png

注: TDF:替诺福韦酯; PEG IFNα-2b: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后续治疗过程

12周,HBsAg下降大于0.5 lg IU/mL

HBsAg: 207 IU/mL; HBsAb: 8.52 mIU/mL;

ALT: 25 U/L; AST: 26 U/L;

24周,HBsAg持续下降

HBsAg: 97.04 IU/mL; HBsAb: 9.12 mIU/mL;

ALT: 39 U/L; AST: 36 U/L;

48周,HBsAg轻微上升,维持联合治疗

HBsAg: 118.97 IU/mL; HBsAb: 9.04 mIU/mL;

ALT: 31 U/L; AST: 26 U/L;

60周,HBsAg开始轻微下降

HBsAg: 93.52 IU/mL; HBsAb: 9.51 mIU/mL;

ALT: 21 U/L; AST: 24 U/L;

72周,HBsAg持续下降,但考虑到患者白细胞计数降低,暂停PEG IFNα-2b,继续TDF单药维持治疗

HBsAg: 33.35 IU/mL; HBsAb: 9.89 mIU/mL;

ALT: 23 U/L; AST: 28 U/L;

85周,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再次启动PEG IFNα-2b + TDF联合治疗

HBsAg: 23.46 IU/mL; HBsAb: 9.8 mIU/mL;

ALT: 102 U/L; AST: 61 U/L;

89周,HBsAg下降至较低水平,HBsAb转阳

HBsAg: 6.63 IU/mL; HBsAb: 11.68 mIU/mL;

ALT: 45 U/L; AST: 30 U/L;

97周,HBsAg清除,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ALT复常

HBsAg: 0.02 IU/mL; HBsAb: 101.89 mIU/mL;

ALT: 37 U/L; AST: 25 U/L;

巩固治疗至121周,维持HBsAg清除,HBsAb水平上升至200 mIU/mL以上,停药随访

HBsAg: 0.01 IU/mL; HBsAb: 213.45 mIU/mL;

ALT: 24 U/L; AST: 21 U/L。

指标变化

后续治疗过程中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

图片5.png

后续治疗过程中HBsAg和HBsAb的变化

图片6.png

后续治疗过程中HBsAg和ALT的变化

图片7.png

病例总结

这位女儿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其HBeAg阴性、基线病毒载量和HBsAg均较低,属于慢乙肝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故采取PEG IFNα-2b单药治疗。12周,HBsAg下降,ALT急性升高,预示患者很好的免疫应答;24周便获得HBsAg清除;进一步巩固治疗至48周,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ALT复常,停药随访;随访至72周和108周时,HBsAb均处于高水平,达200 mIU/mL以上,对患者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阻止疾病进展。

这位母亲前期TDF抗病毒治疗1年后乙肝病毒定量检测不到,HBsAg定量< 1500 IU/mL,也属于核苷经治优势人群,且无干扰素治疗禁忌症,故采取PEG IFNα-2b联合TDF治疗策略。48周时虽有轻微上升,但维持治疗至60周,HBsAg继续下降;72周,考虑患者治疗疗程、耐受性、白细胞计数降低,暂停PEG IFNα的使用。TDF单药维持治疗13周,以恢复患者白细胞功能;85周,再次启动PEG IFNα-2b + TDF联合治疗;97周,获得HBsAg清除和HBsAg血清学转换;继续巩固治疗至121周,HBsAb水平上升至200 mIU/mL以上,患者实现了非常理想的治疗目标。

母女俩属于不同类型的慢乙肝患者,因此临床上也采用了不同的基于PEG IFNα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但殊途同归,均成功获得临床治愈。

总结几点:

1、治疗IHC进可夺金,退可安全停药。通过合适的时机、优化的方案和个体化治疗,这部分人群可尽快实现临床治愈,摘掉乙肝帽子。

2、PEG IFNα治疗应当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当患者耐受性差或HBsAg下降进入平台期时,可以尝试PEG IFNα的间歇治疗,有利于更好地追求临床治愈。

3、PEG IFNα治疗的疗效预测因素包含基线HBsAg水平、治疗期间ALT急性升高等。基线HBsAg水平越低,治疗中HBsAg下降幅度越大,治疗期间伴有ALT急性升高预示临床治愈的机会更大。

4、巩固治疗时间、HBsAb水平对于临床治愈的持久性至关重要,巩固治疗12 - 24周和高水平HBsAb可增加其持久性。

医生简介

1.png

李亚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专家简介

2.png

党双锁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往期内容请点击

【临床治愈集结号】个体化间歇治疗策略助力非优势慢乙肝患者获得临床治愈

【愈见乙肝2021】个体化的间歇治疗策略提高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的机会

【愈见乙肝2021】HBsAg、HBeAg及HBV DNA均高的慢乙肝双胞胎儿童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双双获得临床治愈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更多+
栏目热点更多+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