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是乙肝大国,肝病是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胆汁淤积性肝病是肝病中的一种,又分为肝内和肝外,根据病因的不同又有许多分类,其中病毒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可以引起传染的。很多人惧怕传染谈到肝病而色变,胆汁 ...
我国是乙肝大国,肝病是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胆汁淤积性肝病是肝病中的一种,又分为肝内和肝外,根据病因的不同又有许多分类,其中病毒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可以引起传染的。很多人惧怕传染谈到肝病而色变,胆汁淤积性肝病如何诊断呢?
胆汁淤积性肝病如何诊断呢
1、询问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药物治疗史和酒精摄入情况。
2、体格检查;检查面容、皮肤、孔膜、手掌、蜘蛛痣等,心肺查体,查看腹部、腹壁,轻扣肝区等。
3、腹部超声、CT检查,超声、CT是鉴别肝内、肝外胆汁淤积的一线无创性成像方法。必要时可行EUS(超声内镜检查术)检查以评价远端是否存在胆道梗阻。
4、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病毒血清学检查以及筛查肝病自身抗体等。
5、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于未能解释的胆汁淤积患者可以进行,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应该用于高度选择的病例,如果预期没有治疗需要,MRCP或EUS应优先于ERCP,这是由于ERCP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EUS及MRCP。MRCP、EUS、ERCP肝活检等是可以考虑的进一步检查。
6、对于未能解释的肝内胆汁淤积或AMA(抗线粒体抗体)阴性患者可考虑肝活检术。对于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成人患者血清AMA检测是必需的。
胆汁淤积性肝病与乙肝的区别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淤胆型肝炎由肝脏自身引起的,多数能遗传;临床相对来说较为好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肝由病毒引起的,及时注射疫苗后,就不会遗传;临床无特效药救治只能运用中医调理,很难根治。
所以说,患者对胆汁淤积性肝病不用太畏惧,听从医生的医学建议,配合诊断和治疗。肝脏是人体排毒的器官,一旦出现长期面色、皮肤、眼睛发黄,体力不支,茶色尿样,消化不良,食欲不佳时,甚至肝脏区有疼痛,便要及时就医。最好每年参加体检,防患未然。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我国各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因此由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引起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并不少见,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异常的糖代谢对于有效地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和改善患者预后均十分重要。
核心提示: 糖尿病主要分为四大类,肝源性糖尿病作为其中之一。主要是肝脏的葡萄糖代谢功能紊乱导致的,多发于中老年朋友当中。 此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只有清楚了解该疾病的特点才能帮大家更好的判断病情。
糖尿病的类型有很多,在特殊类型糖尿病当中有一个分支称为肝源性糖尿病,从名称上就可以得出这种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肝脏的病变所导致,比如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坏死等。为什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受损严重时影响正常糖代谢,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1906年Naunyn等首次提出肝源性糖尿病( hepato genous diabetes,HD) 的概念, 即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临床表现以高血糖、葡萄糖耐量减低为特征。有报道大约80%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患者出现糖耐量异常,20%~30%患者直接发展成肝源性糖尿病。